
節奏與旋律,個人與集體,當自己的節奏與集體的旋律和諧時,我們可以順利融入集體,當不和諧時,我們應該怎么做?緊隨老師的思路,學生們首先進入活動探究環節,分組跟隨音樂《保衛黃河》打節拍。在侯老師的引導下,學生通過活動有了深刻的體會:當自己與集體旋律存在差異時,為保持旋律的和諧,我們需要調整自己的節奏。在此環節中,侯老師作為學習的引導者,創設學習環境,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,通過恰當的手段引發學生作有意義的思考。

在思考感悟環節,侯老師從“學生是學習的主體”的角度出發,創設情境,列舉貼近學生的三個學習和生活案例,進行分組討論,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。同學們在此環節中暢所欲言,積極提出自己的看法,同時經過思考,感悟在不同的集體中,角色之間產生沖突時,我們需從集體利益出發,讓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。

最后一個環節,侯老師借助多媒體課件和《人民的名義》的視頻,幫助學生理解小群體形成的原因和作用,如何正確對待生活中的“小團體”。結合時事熱點和生活實際,侯老師分析了校園常見拉幫結派的現象,引起學生共鳴,讓學生明白需要反對小團體主義,堅持正確的行為,堅持集體主義。
